经营学考生注目!如何给研究计划书定题找灵感——
2025-05-13

read-normal-img


播客篇

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每天早上走路去语校的路上很无聊,时间都浪费了?

No!其实这是获取灵感的黄金时间!

用耳机收听以下播客,不仅能让你积累素材,还可能发现让研究计划书“脱颖而出”的绝佳选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博客能为我们研究计划书的选题提供帮助吧。

01《商业就是这样》

read-normal-img

《第一财经》杂志旗下的播客,通常每期30min左右。

一般针对某一类商品的商业企划,比如最近的IMAX的解说、‘keep’app的招股书、汽车外贸出口市场之类的。

这档栏目每一个主题都非常的清晰而且很有条理,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表达,解释专业用语。

两位主笔的声音都蛮好听的,某一天一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打开这个播客,旁边的同学来了一句,你也听这个?

02《贝忘录》

read-normal-img

一集时长1h左右,上学听30min放学听30min。

每集请一位嘉宾,主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

从供应链解码到酒柜里的门道,从刘耕宏的健身市场到中国动漫产业,万物皆可商业化。

03《声动早咖啡》

read-normal-img

一集时长不到20min,摄取最近N条商业新闻。

介绍完当天的速食新闻后,会着重一条新闻进行详解。很适合电车通学的时候进行知识摄取和例子积累。

04《日経トレンディ》(日语版)

read-normal-img

如果日语稍微好一点的话,可以开始摄取日语版的财经新闻。

由日本老牌经济杂志《日经新闻》出品,举例说明:最新两期在讲讲日本铁道会社JR的的改革和日本副业。

这个播客其实听的蛮痛苦的,但是很练听力,简单了解日本的当下商业,因为没找到听力原文,所以听的时候也可以算是痛并快乐着。


找keyword

从志望教授的研究关键词入手是定题的另一种方法。

当然,只有教授的keyword其实不太够,教授最近出品的论文、正在参加的项目、加入的学会都可以是参考素材。

如果真的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毫无头绪,那研究计划书最好还是投其(教授)所好。

举例1:

比如某个教授加入的是<国际组织协会>,那最好要写<国际组织>方向的论文,所以研究计划书不单单是组织方向,最好加上跨国的元素。

举例2:

官网发出某个教授最近参加的<报酬分配>研究课题到2025年3月,那这两年报考的同学也不妨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课题,着手写研究计划书。


如果说你想报考的教授,学校官网上已经很久没有出货(论文发表)了。

别慌!可以去谷歌教授,偶尔会搜出来意想不到的zemi推特账号,或者一些学术发表,这个时候素材就又来了。

上谷歌搜一圈,最好能记住教授的长相和名字的读法!

如果实在没有,那就老老实实贴合教授曾经发表过的文章,发表过的书籍,提取说明变数(自变量)和被说明变数(因变量),放在谷歌学术里搜,近两年关于这几个概念or领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搜索一切相关概念,在有相关论文支撑的基础之上,再形成自己的理论逻辑框架。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有相关论文作为理论支撑?

因为做研究是不可能在没有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去做研究的。

经营学多用的定量研究,浅显来说,研究样本走的是数量,需要大量数据得出一个结论。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这句话我相信很多同学高中的时候学物化就听说过了。

定量这个概念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搜索教授前:

我因为xxxx,所以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您又是这个领域的大牛(巧了),请务必让我在您的手底下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

搜索教授后:

这教授最近在做什么研究,让我看看,我就写这个!

这个学校的教授有没有做这个领域的啊,这个也有啊,太好了,我可以出N个学校了。


写研究计划书前

这个领域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啊?

这个怎么和这个扯上关系的啊?

这个逻辑图要怎么画啊?

我菜菜,老师捞捞……


写研究计划书后

我跟这几个变量的定义只能活一个!

要么我往死里写,要么就是我写死。

呵,计划书。(握紧鼠标出现)


偏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read-normal-img

此处所说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妆品领域,服装领域,电子竞技领域,游戏领域……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现如今连工作都提倡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那研究计划书好像可以沿用这个思路,研究感兴趣的领域。

(如果能让我去研究日本的杰尼斯的经营战略,天呐,我乐疯了,老嵐人狂喜!)

But,不是说这些领域不能研究,而是对的拼图要放在对的位置上。

举个栗子,某美妆菜菜一开始想写化妆品相关的经营学研究计划书,遂定题《中日两地化妆品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的区别——以xx和xx为例》。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这可行么?

read-normal-img

其实在写研究中的说明变数(自变量)被说明变数(因变量)的时候,走的思路非常简单。

○这个说明变数(自变量)被说明变数(因变量)是什么,要如何给它们下定义,是否有足够的先行研究做支撑;

○说明变数要如何和被说明变数之间扯上关系,每一步是否有先行研究做理论支撑;

○这个关系是否能完成一个严谨的逻辑链,环环相扣进行推导;

○如果有调节变量or媒介变量,如何给这个变量下定义,是否有先行研究给出定义;

○这个变量是如何在这中间起到调节or媒介作用的,是否合理;

○各个变数要如何放在特定的业界里,进行测量;

○既然特定在化妆品业界,但是要如何接触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拿到一手数据。

代入一下,我要如何去定义品牌,化妆品的品牌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哪里、如何去测量品牌的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又和供应链有什么关系。

供应链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也很大,要如何去定义和测量。

品牌和供应链又有什么关系,怎么挂钩?

另外还要分别结合中国和日本的情况,继续做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其实分析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来这个过程很难了。


作为一个还没入学的学生,就凭借谷歌搜索的资料,谷歌学术的资料库,还不包括各种数据库,已经是很庞大的,甚至有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了。

更何况,我们做研究也讲求个研究意义,那做完这个题目,有意义么?

而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能缺。

所以说,一些任性的不够成熟的选题,为了上岸大计,还是得忍痛割爱T_T

那这些领域是不是真的没戏了?也不见得。

思路打开,全体起立。

我可以去研究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我总要特定到一个业界,或者特定的行业里去完成研究和数据的收集。


原:《中日两地化妆品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的区别——以xx和xx为例》

现:《品牌影响力对购买行动的影响——以价格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业界特定在化妆品业界)


光从标题想必各位已经可以看出,改完后的研究计划要明显可行的多。

简单来说,前者仅以某两个企业为例,对其在中日两国的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的区别进行比较,相比“研究计划”,说是“调查报告”似乎更为贴切。

仅是收集情报进行对比是不能称之为研究的,研究需要基于过往材料,同时能够发现或验证新的、有意义的现象/关系。

后者则从变量角度出发,去研究说明变量、被说明变量以及调节变量的关系,这在大框架上没有问题。

而在实际的研究设计上,通过回顾过往研究,也可以对数据分析的手法以及测定尺度进行更加合适的设计。

另外,对于特定变量间联系的研究,若能在研究中确认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想必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方面将会有不小的意义。


完成研究计划书的过程的确不容易,但正因如此,它才充满意义。

从耳机里的播客,到教授的keyword,再归还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所有灵感的碰撞最终都会变成让你脱颖而出的计划书。

以上就是本期经营学专业研究计划书找灵感专题,祝大家学业顺利!



同学们有任何在日考学及生活相关问题,都欢迎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名校志向塾。

read-normal-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