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90后的主旋律式人生丨不婚不恋到底有什么问题?
2019-08-07

相信各位人尚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日本少子化问题正在愈演愈烈中。
然而近来的一些主流媒体的言论已经印证,这似乎不单单是日本才有的问题。
让我们从《新周刊》一周前发布的“国人十大病”中的“爱无力”开始说起。
文章中对这个词的内涵大概是这样解释的:

怕表白被拒,又怕不努力追求就没有然后;

……

怕恋爱太麻烦,又怕一个人太孤单;

……

有伴侣怕不忠诚,没伴侣的怕连渣都遇不上;

……

怕结婚不自由,又怕不结婚只剩下自由;

……

怕生孩子养育不易,又怕不生孩子养老太难;

……

怕乏味的性,又怕与性绝缘;

……

有爱情怕守不住,没爱情怕有残缺;

……

在最没能力时遇见了想保护一生的人,在有能力时遇到了很多莫名其妙求保护的人;

……

特别想认真,但很多时候又显得毫无意义;

……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对恋爱这件看起来应该很美好的事起操起了以上那些守城防敌一样的心?
更加扎心的是文末最后那句评语,在当代社会感情这件事就是:“让人认真付出也不是,率性胡来也不行;追到一半干脆不追,认真不如索性放飞。在爱里做好人难,做坏人更难,更多时候连做个正常人都难上加难。当“爱”这个神圣字眼异化成和理想、诗、远方一样遥远而可笑时,当现实利益成为考量人情关系的唯一标准时,如何不为这个时代的种种而焦虑?”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看出了一条终极悖论:恋爱是为了快乐,现实大概也是为了快乐。只是恋爱快乐的受众不限于个体,而现实带来的快乐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局限于个体。
孟子曾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那又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觉得,比起众乐乐,还不如独乐乐?
让我们上数据说话(以下数据均以RMB为单位)

*以上数据整理自《珍爱网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

*以上数据整理自《维度》& 腾讯理财联合调查

*以上数据整理自《维度》& 腾讯理财联合调查
村上春树言:“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在这一点上,似乎身为千禧一代的我们也已经成功地达成了共识,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强融的结果,不仅自己受罪,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自己喜怒哀乐的钱包同样也不会好过。然后,下一句接着就来了:何苦大家凑在一起受罪?
可是,看到这里的各位细想一下大概就会明白,这不就是所谓无缘社会初现的端倪吗?
懒得和人有深度关系,亦或不敢跟人产生深度关系。因为害怕承担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当然也包括失败之后可能要承担的各类风险。
往更直白的方向上说,在很多当代人心目中,如果谈了个恋爱或者结了个婚以后的生活还不一定有单身的时候快乐多,那岂不是相当于豪赌血亏,花钱买罪受?
此处插入德国社会学家Ulrich Beck的观点:现代人对于婚恋的恐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经济的变革导致的。在他的著作中,近代社会的人被分为两个从属阶段:“近代I”“近代II”,其中将他们划在分水岭两端的是“青壮年劳动力雇佣不安定化”和“性革命”。
那这两个因素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Beck给出的解释是新经济的进展,也就是“服务化”、“全球化”以及“情报化”社会在诞生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带走了时代的安定性、助推了性观念的变化。
这三者的叠加效应,通俗点讲,大约就是信息爆炸、娱乐至死。从业于各大服务业的造梦者们就这样让大家轻易地接受了短期的愉悦可以last forever这样一个不知会何时就会彻底破灭的巨型泡沫设定,也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宁愿宅在家里各种嗨也不再愿意走出家门、拓宽社交的新兴人类的产生。
于是,恋爱、结婚这样一个显然不属于短期投资范畴的元素就这样变成了很多属于“近代II”这个群体的人日常需要压抑、回避的部分。原因很简单:他们对于婚后生活的期待值明显高于上一代,但对婚后生活水准的预期值与后者相比又严重跳水。
*以上图表整理自《结婚不要社会》/山田昌宏著
既然只要努力工作赚了钱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让自己开心的东西,然而去找个人磨合过日子很有可能会拉低生活水准,那又何苦给自己找不痛快呢。一旦这么想进去,对他人的容忍度想必也会因此降低,也就越来越不可能产生足够强的动机想把人生投入到婚恋这样高成本、高风险的社交活动中去了。
于是,“结婚不要社会”就因为这些日渐深化的新时代观念逐渐成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与其恋爱结婚,不如好好对自己,遂不再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感情这种变数多多的人生参数上,也不愿意再受到那些可能由亲密关系带来的、来自于他人的束缚。
然而这样……真的没有问题吗?
写到这里,笔者不知怎地,脑中陡然浮现出被只添奥利奥夹心的人扔在一旁的一堆堆湿漉漉、黑漆漆的饼干。
仅仅为了吃夹心才买奥利奥的现象如果越来越普遍……堆满一堆黑色饼干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看到这里的各位有没有想过,在如今的娱乐大潮时代,世间越是喧嚣,则越是应该保有自己独有的警醒?
这里将不得不提到创作于1932年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by Aldous Huxley)
在书中的世界里,在每个人的物质需求都得到了充分地满足的情况下,情感、婚姻与家庭却逐渐淡出了社会的视野。
人类开始依靠试管培育进行繁殖,生理愉悦来源于机械sex,精神愉悦则依靠一种叫“苏摩”的药物。
与此同时,文学与信仰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儿童也通过观看感官电影来接受“性爱”教育。更加讽刺的是,由男人和女人交合所自然生育的人类居然被称为野人。
反观今日,影视作品应该是最能够折射出当下思潮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这个爱情甜宠偶像剧与古装仙侠腐剧横行的新时代,年轻一代的婚恋观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在关注、在思考。
相反,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是,真实的恋爱不再是唯一的精神需求,因为甜剧、追星、游戏等各种娱乐消遣已能带来足够的愉悦。
与此同时,很多人还生活在996的高压之下。既然如此,还是不婚不育保平安、自求多福吧;既然婚恋有这么多的矛盾,那干脆不结婚、不恋爱好了。
于是, “丧”、“宅”、“社恐”、“低欲望”文化横行当下。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逃避可耻,但目前为止还是有用……的?
看了以上那些,不管大家最终是选择独乐乐,还是众乐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坚持的立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任何一个决定都应该基于是否真的爱自己,就如王尔德所言:“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如果会有人觉得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自然也会有人觉得孑然一身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但是无论如何,与婚恋相关的思考都不该被回避,更不应该被终止。

因为,经过充分讨论、缜密的风险评估之后再作出的决定,总会让日后的人生产生后悔情绪的几率稍稍降低一些。




8月考学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