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文科丨一切学科的起源与最高级——哲学
2019-08-16

犹记高中政治课本曾有言云——“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所有知识的终极形态。”
这句堪称至高无上的评价往往惹得无数少男少女一见倾心,总以为学了哲学,世上万事万物皆可解。
笔者也可以说是“误入歧途”的一份子。
为了引导更多天真可爱的羔羊进入哲学的火坑(?),笔者决定撰写一份《入坑指南》。

1

哲学三大主题

首先,让笔者解释一下“作为一切学科的起源“的哲学。

哲学,即philosophy,其实是古希腊语philo+sophia的结合体。Philo意为热爱,Sophia意为知识,直译即为“热爱知识”。哲学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门学科,正是出于人类对于知识的热爱,与将知识系统化的渴求。

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哲学,抑或我国诸子百家,哲学都是认识世界,认识知识,认识自我的第一途径。

其中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形而上学的立场


学过国内政治的同学往往对“形而上学”一词存在误解,会认为它代表了“静止”,“不知变通”,是一种失败的思维方法。

这便是国内教科书不可推卸的黑锅了。

其实,形而上是指世界/大自然的固有法则,这是哲学之中最为源远流长的观点。站在形而上学立场上的哲学家往往认为,一切自然规律/真理均属于客观规律,与个人主观意志无关。

典型的形而上学理论可以参见柏拉图的理型论(イデア論)。

(主观)认知的立场

认知立场是国内所说的“唯心主义”立场。

以康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认为,人通过自身感受器官感知世界,只能认识到非常主观的事物表象,而不能接触到世界的本质。

与之类似的还有休谟所提出的“Sense Data”, 他认为经由人类感官认识到的事物只是sense data,与事物本质无关。他曾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按住眼皮看一个东西,所看到的东西会变成两个,明显与实际不符,这说明我们能感知到sense data绝非事物本身。

这种立场的哲学家在近代一度成为主流,笔者也曾是这一立场的支持者。

言语行动学的立场

近五十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发达,在学术界大红大紫的便是言语行动学立场的哲学理论。

言语行动学立场的哲学家认为,一切规律/真理都在于语义界定。

其代表人物弗雷格对于“思想/知识”的理解如下:它既不是客观外界的事物(否定形而上学),也不是我们内心世界的表象(否定认知立场),而是我们人类可以共同把握的对象。这里的“共同把握的对象”即语义界定。

这里举一个和近期AI研究相关的例子:让AI理解“深紫色”。

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人类如何理解深紫色。一般情况下,有人告诉我们:“这是深紫色。“遂理解;或者,我们查找相关资料,从语言定义与例图中知道什么是深紫色。

目前的AI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编程输入相关定义(即通过程序语言),让它理解深紫色。

这些都属于语义界定式学习。

这一立场的哲学有时也被单独列为“言语学”这一独立学科。

2

哲学各流派指南

古希腊哲学: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为主,综合研究古希腊各学派。

*古希腊哲学家连连看

中世哲学:

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主的宗教哲学。主要围绕神的实在性进行论证。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封建迷信,笔者大一哲学期末考就是反驳神的论证,班里7成以上同学束手无策,差点皈依基督教。

*托马斯・阿奎那著作《神学大全》

启蒙运动时期:

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为主的哲学思想。相信高中历史课本已经有过较详细解释了,这里不再详细展开。

*一桥大学藏《社会契约论》初本

法国学派:

以受海德格尔,胡塞尔(这两位都是德国人)影响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主,在日本哲学界十分热门,十个大学哲学系九个必有现象学研究。

英国学派:

主要分为功利主义与情念主义两大派。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等等。情念主义代表人物有休谟,亚当・斯密等。

德国学派:

以康德为主的哲学体系。德国可谓近代哲学家出产大国,我们熟悉的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尼采等都位列其中。

*叔本华学哲学前与学哲学后

数理哲学:

笛卡尔创始的哲学流派。早期主要以逻辑学与数学反驳有神论,代表人物有笛卡尔,莱普尼茨等等。后期与分析哲学紧密相连,代表人物有哥德尔等。

(PS:笔者作为一文学部生,久久为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所苦,万望大家勿入此大坑,早日超生。)

分析哲学:

以弗雷德,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主的逻辑实证主义,尽管1950年代后不再流行,但其中逻辑学与语义学分支流传至今。尤其是语义学(semantics),对学习AI哲学的同学而言大约是避不过的一道坎。

By the way,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里的有钱人No.1。

*富可敌国的维特根斯坦家族

3


在日本学哲学的迷思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在日本学哲学?

以笔者为例,来日本最大的理由是为了有更加自由的环境。曾经作为一个坚定的唯心主义者,笔者在高中政治课上与政治老师据理力争,论述唯心主义合理性,最终仍敌不过试卷上一个×。

国内默认马哲的正统性,这种做法对哲学学习极其不利。即使倡导学风自由的大学,马哲仍属于必修课,多多少少会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觉。

因此,在国外学习哲学,首先能保证学术思想不受干扰

其次,关于AI哲学,国内大都放在理科专业中,对笔者这样的文科生极其不利。

以基础类数理哲学课程逻辑学为例,尽管逻辑学属于通识课程,几乎人人必学,但国内逻辑学甚少涉及计算,题型大多为填鸭式背诵,很难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帮助。

而在日本,哲学专业是文理分界最浅淡的专业之一,数理逻辑,集合论等课程几乎是每个哲学科的必备课程。与最先端研究接轨,是日本哲学界的特色。

此外,另有学习西洋古典哲学的同僚表示,日本在西洋古典哲学方面的师资储备非国内可比。

*雅典学院

4

开设哲学学科的大学一览

*以下仅展示留学生可报考的大学及学部

5

考学指南

由于大学一般以学部为单位进行书类选考与校内考,因此,关于哲学类专业的考学问题,我们不妨转为“如何报考文学部”。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曾写过一篇关于文学部考学的具体指南,详细情形请同学们移步此文学非彼文学—被误会的文学部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国公立大学开设的哲学类专业及课程明显比私立大学丰富得多。

不仅根据所学领域不同将哲学与言语学分开,还根据地域文化不同细分了西洋古典,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能够给予同学们极大的选择空间。

从这个角度说,与先前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学专业报考一样——积极备战国公立大学,或许是志向哲学类专业的同学的好选择。

而国公立大学的报考是出了名的事无巨细,书类(EJU+英语),志望理由书,小论文,面试无一不缺。在前期准备时,必须要同学们花一番功夫。

报考注意点:

第一,  对所报考学校课程安排有一定了解。各大学的哲学类课程设置大有不同,这一点我们要求同学在择校之初就应该了然于胸。

尤其是志向国公立大学的同学,面对五花八门的哲学类课程选择,同学们应该依据自己的志望理由妥善选择课程。

以学习近期大热的AI哲学为例,如果想从规规矩矩引经据典的传统哲学套路研究它,那么同学们应该选择哲学课程;如果想加入一些科学类数据分析与逻辑学研究,那么选择言语学课程想必更加妥当。

同学们如若能在志望理由书上明确自己将来的课程选择,体现出自己的研究热情,无疑会为你锦上添花。

第二,  事先在官网找到与自身研究内容相近的教授。

笔者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的前辈,首先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日本哲学界普遍“亲法”。这里的“法”并非单指法国哲学家,更是指法国哲学流派,大名鼎鼎的“现象学”。因此,想在一所大学找到现象学研究方向的教授并不难。

然而,其他研究方向就很难说了。

除去谈论哲学绕不开的古希腊哲学界与近代康德研究,其他所有研究方向在日本都属于“小众”,能不能找到相关教授纯属看运气。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研究的对象在古希腊/康德/现象学这三者之外,一定要事先看好有没有相关教授。

笔者就吃过这种亏。作为一个叔本华狂热粉,考学之初一心想进行叔本华x尼采对比研究,可惜笔者的志望校里,没有一所研究叔本华,只好收拾心情调转方向研究同样有些兴趣的AI。

无论你是铁了心要研究某个哲学家,还是像笔者一样可以接受改方向,希望你都能事先了解各志望校的研究方向,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在面试环节,研究内容与心仪教授这一类核心问题属于必考题,一定要保证事先有充分了解,最好结合相关教授的研究课题进行回答。

第三,  小论文则需要事先大量练笔,力求对对方出题思路有一定把握。文学部的小论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结合自身经历撰写小作文(例:庆应义塾大学小作文),这一类好比国内记述类写作,要求真情实感更兼生活感悟;还有一类是正规议论文,给一个议题让你论述其好坏,更像是留考小论文的升级版。

AT LAST

在世人眼中,哲学固然是冷门的学问,然而近年来随着AI思潮的袭来,哲学似乎又一次站上了主流舞台。

许多精彩的思考实验与见解纷至沓来——哲学主流为什么不认可AI能够超越人类?这是因为AI的设计基于图灵机吗?为什么说图灵实验反而为AI无法超越人类提供了佐证?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Welcome to philosophy!

(by可怜的哲学爬虫すずり)



8月考学日历⇣⇣